|
|
按国学学习图书搜索的搜索结果 |
风俗演义 应劭 林 谨按《诗》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傅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礼记》:“将至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林,树木之所聚生也。今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予前临郡,因侍祀之行,故往观之。树木盖不足言,犹七八百载间有衰索乎! 风俗演义 应劭 麓 谨按《尚书》: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於山者也。《春秋》:“沙麓崩。”傅曰:“麓者,山足也”《诗》云:“瞻彼早麓。”《易》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风俗演义 应劭 京 谨按《尔雅》:“丘之绝高大者为京。”谓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春秋左氏传》:“莫之与京。”《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今京兆、京师,其义取于此。 风俗演义 应劭 陵 谨按《诗》云:“如山如陵。”《易》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又:“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春秋左氏傅》曰:“ゾ有二陵,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在弘农渑池县。其语曰:“东□、西□,渑池所高。” 《国语》:“周单子会晋厉公于加陵。”《尔雅》曰:“陵莫大于加陵。”言其独高厉也。陵有天性自然者,今王公坟垄各称陵也。 风俗演义 应劭 丘 谨按《尚书》:“民乃降丘度土。”尧遭洪水,万民皆山栖巢居,以避其害。禹决江疏河,民乃下丘营度爽垲之堤,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中央下,像形也。《诗》云:“至于顿丘,宛丘之下。”《论语》:“他人之贤,丘陵也。”《尔雅》曰:“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在河北。” 风俗演义 应劭 墟 谨按《尚书》:“舜生姚墟。”傅曰:“郭氏之墟。”墟者,虚也。郭氏,古之诸侯,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故善人怨焉,恶人存焉,是以败为丘墟也。今故庐居处高下者亦名为墟。姚墟在济阴城阳县,帝颛顼之墟。阏伯之墟是也。 风俗演义 应劭 阜 谨按《诗》云:“如山如阜。”《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於山陵也。今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雒北芒□即为阜也。 风俗演义 应劭 部 谨按《春秋左氏傅》:“部?娄无松柏。”言其卑小。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名之为部矣。 风俗演义 应劭 薮 谨按《尔雅》:“薮者,泽也。薮之为言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鲁有泰野,晋有泰陆,秦有阳纡,宋有盂诸,楚有云梦,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今汉有九州之薮,杨州曰具区,在吴县之西;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今有云梦长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矩鹿县北;雍州曰弦蒲,在?县北蒲谷亭;幽州曰奚养,在?县东;冀州曰泰陆,在... 风俗演义 应劭 沛 谨按《尚书》,《春秋公羊传》:“齐景公循海而东,师大陷沛泽之中。”《左氏传》:“齐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传曰:“送逸禽之超大沛。”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蔽匿也。 谨按《春秋国语》:“伍子胥谏吴王:‘与我争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灭吴,范蠡乘扁舟於五湖。湖者,都也,言流渎四面所隈都也,川泽所仰以溉灌也。今庐江临湖、丹阳芜湖县是也。 风俗演义 应劭 陂 谨按《传》曰:“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溉灌,今汝南富陂县是也。 风俗演义 应劭 渠 谨按傅曰:“渠者,水所居也。”秦时韩人郑国穿渠,孝武帝时,赵中大夫白公复穿渠。故其语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後。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衣食京师,数百万口。”又郑当时穿渠以利漕道,若此非一,官民俱赖其饶焉。 风俗演义 应劭 沟 谨按《周礼》:“沟者,沟也,广四尺,深四尺。”漠书高祖与项羽要割鸿沟以东为楚是也。鸿沟在荥阳县。 风俗演义 应劭 洫 谨按《周礼》:“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故谓之洫。”《论语》曰:“禹尽力乎沟洫。” 周易正义 俞琰 上经乾传卷一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疏]正义曰:“乾”者,此卦之名。谓之卦者,《易纬》云:“卦者挂也,言县挂物象,以示於人,故谓之卦。”但二画之体,虽象阴阳之气,未成万物之象,未得成卦,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乃谓之卦也。故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但初有三画,虽有万物之象,於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下之能事... 周易正义 俞琰 上经需传卷二 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疏]正义曰:“此需卦系辞也。“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养而成,无信即不立,所待唯信也,故云“需有孚”,言《需》之为体,唯有信也。“光亨贞吉”者,若能有信,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于正则吉,故云“光亨贞吉”也。“利涉大川”者,以刚健而进,即不患於险,乾德乃亨,故云“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 周易正义 俞琰 上经随传卷三 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 [疏]“随元亨利贞无咎”。○正义曰:“元亨”者,於相随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则无以相随,逆於时也。“利贞”者,相随之体,须利在得正。随而不正,则邪僻之道,必须利贞也。“无咎”者,有此四德、乃无咎。以苟相从,涉於朋党,故必须四德乃无咎也。凡卦有四德者,或其卦当时之义,即有四德,如乾、坤、屯、临、无妄,此五卦之时,即能四德备具。其随卦以恶相... 周易正义 俞琰 下经咸传卷四 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 [疏]“咸亨”至“取女吉”。○正义曰:先儒以《易》之旧题,分自此以上三十卦为《上经》,已下三十四卦为《下经》,《序卦》至此又别起端首。先儒皆以《上经》明天道,《下经》明人事,然韩康伯注《序卦》破此义云:“夫《易》,六画成卦,三才必备,错综天人,以效变化,岂有天道、人事偏於上下哉!”案:《上经》之内,明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是兼於人事,不专天道。... 周易正义 俞琰 下经夬传卷五 乾下兑上。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夬与剥反者也。剥以柔变刚,至於刚几尽。夬以刚决柔,如剥之消刚。刚陨则君子道消,柔消则小人道陨。君子道消,则刚正之德不可得直道而用,刑罚之威不可得坦然而行。“扬于王庭”,其道公也。 [疏]“夬扬于王庭”至“利有攸往”。○正义曰:夬,决也。此阴消阳息之卦也。阳长至五,五阳共决一阴,故名为“夬”也。“扬于王庭”者,明行决断之... 周易正义 俞琰 下经丰传卷六 离下震上。丰:亨,王假之。大而亨者,王之所至。 [疏]正义曰:“丰,亨”者,“丰”,卦名也,《彖》及《序卦。皆以“大”训“丰”也,然则丰者,多大之名,盈足之义,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齐。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王假之”者,假,至也,丰亨之道,王之所尚,非有王者之德,不能至之,故曰“王假之”也。 勿忧,宜日中。丰之为义,阐弘微细... 周易正义 俞琰 系辞上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 [疏]正义曰:谓之“系辞”者,凡有二义,论字取系属之义。圣人系属此辞於爻卦之下,故此篇第六章云:“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系辞焉以尽其言。”是系属其辞於爻卦之下,则上下二篇《经》辞是也。文取系属之义,故字体从“毄”。又音为系者,取刚系之义。卦之与爻,各有其辞以释其义,则卦之与爻,各有刚系,所以音谓之系也。夫子本作《十翼》,申说上下二篇《经》文,《系辞》... 周易正义 俞琰 序卦卷十 《周易·序卦》第十 [疏]正义曰:《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其周氏就《序卦》以六门往摄,第一天道门,第二人事门,第三相因门,第四相反门,第五相须门,第六相病门。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运数门也。如《讼》必有《师》,《师》必有《比》等,是人事门也。如因《小畜》生《履》... 周易正义 俞琰 杂卦卷十一 《周易·杂卦》第十一 《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 [疏]正义曰:上《序卦》依文王上下而次序之,此《杂卦》孔子更以意错杂而对辨其次第,不与《序卦》同。故韩康伯云:“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虞氏云:“《杂卦》者,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於《序卦》之外别言也。”此者圣人之兴,因时而作,随其时宜,不必皆相因袭,当有损益之意...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二 尧典第一 ○《释文》:“凡十六篇,十一篇亡,五篇见存。” [疏]“古文尚书尧典第一”。○正义曰:检古本并石经,直言“《尧典》第一”,无“古文尚书”。以孔君从隶古,仍号“古文”,故后人因而题於此,以别伏生所出、大小夏侯及欧阳所传为今文故也。“尧典第一”,篇之名,当与众篇相次。“第”训为次也,於次第之内而处一,故曰“尧典第一”。以此第一者,以五帝之末接三王之初,典策既备,因机成务,交代揖让,以...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四 大禹谟第三 ○《释文》:“徐云:‘本《虞书》裛为一卷,凡十二卷,今依《七志》、《七录》为十三卷。’” 皋陶矢厥谟,矢,陈也。○皋音高。陶音遥。禹成厥功,陈其成功。帝舜申之。申,重也,重美二子之言。○重,直用反。作《大禹》、《皋陶谟》、大禹谋九功,皋陶谋九德。○谟亦作謩。《益稷》。凡三篇。 [疏]“皋陶”至“益稷”○正义曰:皋陶为帝舜陈其谋,禹为帝舜陈已成所治水之功,帝舜因其所陈从而...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四 皋陶谟第四 皋陶谟谟,谋也。皋陶为帝舜谋。○为,于伪反。 [疏]传“谟谋”至“舜谋”○正义曰:孔以此篇惟与禹言,嫌其不对帝舜,故言“为帝舜谋”。将言“为帝舜谋”故又训“谟”为谋,以详其文。 曰若稽古,皋陶亦顺考古道以言之。夫典、谟,圣帝所以立治之本,皆师法古道以成不易之则。○夫音扶。治,直吏反,下同。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迪,蹈。厥,其也。其,古人也。言人君当信蹈行古人之德,...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五 益稷第五 益稷禹称其人,因以名篇。 [疏]传“禹称”至“名篇”○正义曰: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以此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禹先言“暨益”,故“益”在“稷”上。马、郑、王所据《书序》此篇名为《弃稷》。“弃”“稷”一人,不宜言名又言官,是彼误耳。又合此篇於《皋陶谋》,谓其别有《弃稷》之篇,皆由不见古文,妄为说耳。 帝曰:“来,禹,汝亦...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六 禹贡第一 夏书 禹别九州,分其圻界。○别,彼列反。九州,《周公职录》云:“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鄹子》云:“中国为赤县,内有九州。”《春秋说题辞》云:“州之言殊也。”圻,其依反。随山濬川,刊其木,深其流。○濬,思俊反。刊,苦安反。任土作贡。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此尧时事,而在《夏书》之首,禹之王以是功。○任,而鸩反。贡,字或作赣。王,于况反。 [疏]“禹别”至...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七 甘誓第二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夏启嗣禹位,伐有扈之罪。○启,禹子,嗣禹为天子也。扈音户。有扈,国名,与夏同姓。马云:“姒姓之国,为无道者。”案京兆鄠县即有扈之国也。甘,有扈郊地名,马云:“南郊地也。”甘,水名,今在鄠县西。誓,马云:“军旅曰誓,会同曰诰。” [疏]“启与”至“甘誓”○正义曰:夏王启之时,诸侯有扈氏叛,王命率众亲征之。有扈氏发兵拒启,启与战于甘地之野。将战,集将士...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 太康失邦,启子也。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五子名字,书传无闻,仲康盖其一也。○须,马云:“止也。”汭,如锐反,本又作内,音同。 [疏]“太康”至“之歌”○正义曰:启子太康,以游畋弃民,为羿所逐,失其邦国。其未失国之前,畋于洛水之表,太康之弟,更有昆弟五人,从太康畋猎,与其母待太康... 共 1000 个站点,每页 30 个, 分页:previwe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next |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