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返回PC端
本站资源综合搜索:
国学学习 英语学习 日语学习
韩语学习 德语学习 法语学习
俄语学习 西班牙语 其它语言
按益西彭措禅语50句搜索的搜索结果
苦的根源,是众生的贪爱
苦的根源,是众生的贪爱。苦和贪爱是成正比的,贪爱越深,苦就越重,贪爱越浅,苦就越轻。如果一个人的苦在减少,那就说明他的贪爱也在减轻。

对于学佛人来说,大家拥有的时间是暇满难得的
对于学佛人来说,大家拥有的时间是暇满难得的,可以用来闻思修行,因此比不学佛的人更加地珍贵。如果将本可以用来学佛的时间,去做了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在做这些世间没有意义的俗事时,损失了自己的寿命
在做这些世间没有意义的俗事时,损失了自己的寿命,浪费了本可以用来解脱的暇满人身宝。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呢,因为心中没有一点修行,也没有积累清净的功德,因此就会陷入到巨大的恐惧之中,后世也将面临黑暗与痛苦。

为了积累财富,或者为了保护生命
为了积累财富,或者为了保护生命,而用身口意去造作很多恶业,就是在把自己抵押作人质,也就是说,利用着这个暇满人身宝造恶,是以后世堕入三恶道受异熟痛苦为代价的。

成佛并不是要从外面去求
成佛并不是要从外面去求。向外只会越走越远,越求越得不到。因为,最初入迷的时候,就是一念向外攀缘,立了法见;之后不断地奔逐,波波浪走;结果轮转了一世又一世,始终无有了期。现在既然要回归本来,就不必再向外求。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自性光明从它绝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二边的相
自性光明从它绝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二边的相,叫做空如来藏;从自性上具足无量无数的德相,就叫做不空如来藏。由于它不是因缘所生,所以永远不坏,这叫金刚体性。

现在要一次性认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境界,全部是本无
现在要一次性认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境界,全部是本无,是客尘,不是主人。而且以后当你看到生活中忽生忽灭、忽聚忽散、忽来忽去、忽增忽减这一切时,都要记住这是虚幻的客尘,全是错觉。

成就心咒的关键是信心
成就心咒的关键是信心。以两种信心可以成就心咒:一是具有了知金刚萨埵圣尊与金刚萨埵心咒无二的信心,这是对于甚深法义远离疑惑的殊胜信心;二是虽然没有智慧这样了知甚深义,但相信佛在圣教里所说的法义都真实不虚,这样相信不起怀疑,并且一心念诵,依靠这种信心也能成就。

生物学认为由母卵父精结合成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人体胚胎
生物学认为由母卵父精结合成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人体胚胎,就好像一粒沙子发展成一座大山一样,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成形而后出生。此说法只反映了人的物质方面从简单发展为复杂,但是却无法解释婴儿刚一出胎便会啼哭、便具有苦乐感受等人生伊始就具有的这些心识特征,这恰恰才是生命最本质的地方。

再分析后世存在的原因,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时刻
再分析后世存在的原因: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时刻,心相续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产生的烦恼和业障仍然存在,如果不具足能对治我执的无我智慧,决定会转生后世。如果此因存在,却如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化为乌有,则成有因无果了。但有因无果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何时何处也不会存在。

生死犹如昼夜,有白天就有夜晚
生死犹如昼夜,有白天就有夜晚,夜晚过了,黎明又重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此世的生命结束后,进入中阴阶段,然后又投胎,开始了又一生。这样循环往复,生生死死,生命的流转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身躯如旅店,心识则如旅客,在轮回漫无边际的旅途中,心识转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形态。

要了生死就要断生死的根,要断生死的根一定要见到生死的根是什么才能从根斩断
要了生死就要断生死的根,要断生死的根一定要见到生死的根是什么才能从根斩断。这个生死的根就是爱,所以古人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现代人对物质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这已成了一种共业趋势和难以制止的惯性运动
现代人对物质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这已成了一种共业趋势和难以制止的惯性运动。人们似乎步入了一个怪圈,相对于正常的生活所需,现代人已制造了不知超过多少倍的财富,但却不让自己停下来安静地享受,而继续制造更多的财富。到底是什么驱使人们如此乐此不疲?其中的发动者就是内心的贪欲。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这种占有外物的欲望上,正是为了满足这些层出不穷的贪欲,人们消耗了自己宝贵的暇满人生。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般人一辈子都被世间的财富牢牢套死。

日常生活中,脾气暴躁的人
日常生活中,脾气暴躁的人,也难有好人缘,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即使他对别人施予饶益,别人也不领情,走到哪里都容易破坏他人的情绪。

一旦被嗔心控制,就会丧失理智
一旦被嗔心控制,就会丧失理智,伤害他人甚至自己的恶念如同滚滚乌云一般,内心像烧焦的炭木灼痛难忍,心中的怒火等待渲泄,可是一旦渲泄出来,就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举动,等情绪缓和下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又会后悔莫及。嗔怒状态下的人,往往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世间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世间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它的人生目标
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它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千千万万人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向财富之门。

贪欲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人们追逐财物满足贪欲时
贪欲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人们追逐财物满足贪欲时,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冷漠,人变得自私只顾谋求自身的发展,很少考虑是否会伤害他人利益,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会引起矛盾冲突,有人看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产生嫉妒和愤愤不平,这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人心里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
人心里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内心变得幽闭,不会去关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日渐沙漠化。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争执的漩涡之中,为了一点些微的利益,有时连亲友也翻脸不认,唯利是图之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扩散,由此带来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裂变。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究竟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一切呢?就是因果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就是一张遍布情器世间一切时空的天罗地网。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承认存在外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承认存在外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际上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恰恰是因果律在某个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它说明物质世界不是杂乱无序,不是什么现象都可以随便产生,而是严格受着因果律的支配。

善恶因果,在古代社会人们把它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
善恶因果,在古代社会人们把它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这一点类似于科学公理。科学中有一层架构其它理论的基础,称为公理。同样,古代人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深信因果是一切道德善行的基础,人的身语意行为必须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因果规律,才能使自己获得安乐。

有些人认为因果报应是陈旧落后的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了
有些人认为因果报应是陈旧落后的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如果一种法以年代久远,就必须要舍弃的话,那人们几千年来都是吃饭睡觉,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陈旧落后而应当舍弃呢?恐怕谁也不能缺少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样,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不会说对古代人适用而对现代人就落后不适用了。

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知道自己今生辛劳仍旧度日艰辛
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知道自己今生辛劳仍旧度日艰辛,那是前世没有多修善业的缘故;有些人不劳而获,那也是他前世种了福田今生显现果报;有人造恶未见他今生受恶报,那是罪业尚未成熟,到未来世才会显现苦果。

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死亡
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死亡。断灭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死后归于一片寂灭,无声无息、无踪无影。从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进入绝对虚无之境、生命完全断灭,这让人难以接受,也令人恐惧;然而这只是不承认三世因果者的一个假立。生命真的只有中间短暂的一世吗?死亡实际只是从一种生命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而已。

现代人以没有现量见为理由,判定不存在前后世
现代人以没有现量见为理由,判定不存在前后世,仅仅承许有现量能见的现世。其实可以将昨天、今天、明天分别比作前世、今世、来世,虽然昨天和明天在当下的此刻不见,但谁也不能否认昨天、明天的存在。同样,以未现量见前世、后世也不能说它不存在。

口称佛名的方法,必须控制自己的心
口称佛名的方法,必须控制自己的心,使它不缘在其它上面散乱,一念接一念相续,心就系在佛号上,口里一声一声地念阿弥陀佛,心要听念佛的声音,清清楚楚、字字分明。若念心咒亦复如是。

当称佛名的时候,无论你念得多念得少
当称佛名的时候,无论你念得多念得少,都须要一心一意、心心相续,不能三心二意,不能间断,这样才能够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不是这样,口念心不念,或者念念又缘其它,像这样要灭罪是很难的。持咒亦复如是。

成佛之道是非常漫长的,要从一个凡夫修到成佛
成佛之道是非常漫长的,要从一个凡夫修到成佛,中间有很多过程需要一步步地完成。那在这段时间里,就必须要有稳重的品德。有了稳重,具有那种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这种人终究是会成功的。


共 1000 个站点,每页 30 个,
分页:1 [2] [3] [4] [5] next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2023-04-21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2023-04-21
主谓一致- 2023-04-21
倒装结构- 2023-04-21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2023-04-21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2023-04-21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2022-11-24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11-24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2022-05-24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2022-05-24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2022-05-24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2022-05-23
other, the oth...- 2022-05-23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05-19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4-06-24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2024-06-24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2024-06-24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024-06-24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2024-06-24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024-06-24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2024-06-2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024-06-24
良药苦口,利于病- 2024-06-24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2024-06-24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2024-06-22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2024-06-22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2024-06-22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4-06-22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