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返回PC端
本站资源综合搜索:
国学学习 英语学习 日语学习
韩语学习 德语学习 法语学习
俄语学习 西班牙语 其它语言
按嘉瓦仁波切禅语64句(三)搜索的搜索结果
如果你想成为佛教徒是为了献身人道工作,这样很好
如果你想成为佛教徒是为了献身人道工作,这样很好。但是请先确定你的动机完全纯粹。因为,如果我们还没有皈依佛,也不是怀着爱和慈悲来从事社会工作的话,这样的行动本身对佛教来说,并不是一定要的。

那些想尝试出家生活和长期隐修譬如西藏传统中的三年闭关的人,应该要透过那些前置作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些想尝试出家生活和长期隐修譬如西藏传统中的三年闭关的人,应该要透过那些前置作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待在四面墙壁中间,不能正确地完成这些能够把我们的心导上正途的修行法门,实与坐牢无异。譬如该禅修的时候,我们只是念一些经,脑子里什么都不想,这样的闭关实在没有大用处。闭关之前我们是个普通众生,出来之后也是没有两样。更有甚者,我们还变得比从前更骄傲,因为我们自以为曾经闭关三年,就有资格被人称为喇嘛了。这...

有些人不是特别相信佛法,却对它有一种纯学院的兴趣
有些人不是特别相信佛法,却对它有一种纯学院的兴趣。另外有人虽然相信佛法,但是仅止于智性的研究和从中获得一种纯理论的知识。问题是,佛法不是一项有待汲取的新知,它唯一的目的在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存在状态。如果学了佛法之后,我们不从禅修来实践,那它就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有可能变成所谓麻木不仁的佛教徒,也就是懂得佛法的理论,也能够高谈阔论,就是不识各中滋味,因为他没有把这些转化为活生生的经验。反过来说,如果...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一点根柢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一点根柢,就去投入金刚乘,我们可能会以为自己可以毫无问题地达到佛陀的境界,像人家说的一生成佛,一身成佛。我们可能会把所观想的幻化天神,当成是宇宙的创造者,并且认为如果我们相信他,他就会赐给我们力量、长寿、财富和其他一些有的没有的东西。这时我们一点儿都不在乎修行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怎么样才能够排掉心毒,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而把那些附带的东西看得非常重要。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神奇能力,而是改变我们的生命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神奇能力,而是改变我们的生命。主要的问题是:我们都还不愿意在这上头投入必要的时间。我们以为佛陀虽然需要几世几劫来成佛,但是我们只要三两年就可以有所成就。在我看来,这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是不可或缺的了。等到我们对大乘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万一还是对金刚乘有愈来愈浓厚的兴趣,这时尽管需要历时无数劫,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坚定来走这条路,但是有了这样的决心之后,我们就可以修习金刚乘,把它当成...

宗教都会教导我们一些彰显人性优点的戒律和道德规则
宗教都会教导我们一些彰显人性优点的戒律和道德规则。有些人尤其是佛教徒会忽略了这一个道德面向,只对打坐禅修感到兴趣,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神奇的效果。当他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必然会感到失望。

的确,照说从金刚乘的方便法门的话
的确,照说从金刚乘的方便法门的话,可以不用祛除各种负面情感而很快地成佛。但是这其中不是没有危险的。在密勒日巴传中,有一个喇嘛对他说:果使用殊胜,昼思维,昼成就;夜思维,夜成就;基根好的,有宿因善根的人,无思维的必要。 密勒日巴很确定自己就是那种根基好的人,所以只是睡大觉。如果我们也犯了这种理解上的错误,我们很可能一开始满腔热情,但是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热诚是建立在对法的运行有真...

能够热衷于佛法的修行,是很好的事情
能够热衷于佛法的修行,是很好的事情,不过如果说佛陀是累积了三大阿僧祗劫的福德和智慧,那么就要谨记,我们也需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来达到最终的觉悟。

在我们实践佛法的过程当中,一刚开始常常勇气十足
在我们实践佛法的过程当中,一刚开始常常勇气十足,然后等着收获,最后变得无精打采,从此漠不关心这就表示我们的眼光太短浅。希望很快地有所收获是错误的除非像瑜珈士密勒日巴那样,曾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佛经上说,佛陀在历经三大阿僧祗劫之后才成佛,这听起来意义不是很深远吗?那我们光靠几年的闭关又怎么可能办得到?这也显示出我们不懂佛法。我们有时候会以为摇上个三年的金刚铃,就能够达到佛陀那样的境界,这不是一种认真的...

大家不要想着,一信了佛教之后
大家不要想着,一信了佛教之后,就马上可以飞天穿墙,未卜先知。佛法的主要目的在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而不是获得特异功能。如果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心,自然而然那些所谓的超能力,就会慢慢地跟着来了。不过如果以这个为主要目的,我非常怀疑这些人所实践的是不是佛教。不是佛教徒也可以有这一类的能力,听说连前苏联国家安全局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一度都对这感到兴致勃勃。所以大家一定要留心。

如果我们跟了一个不好的上师,且接受了他所传习的佛法
如果我们跟了一个不好的上师,且接受了他所传习的佛法,无论怎么样,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换句话说,觉得对方不过尔尔,或是更糟糕的,突然对他生出厌恶之情,都是不太正确的心态。就算我们后悔跟了他学习,他毕竟曾经指导过我们的心灵,所以最好要避免这种极端的态度。

任何众生,都同时具备了缺点和优点
任何众生,都同时具备了缺点和优点。佛经里说,一个心灵导师应该要有超越常人的优点,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假设现在有个人得到了一种极其难得的口传,就算他没有什么学问,严格地说,从他毕竟得到这个殊胜法的事实来看,他还是有某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就这个意义上,他是比我们强。

在佛教经文里,常常提到对一位上师进行事前检验的重要性
在佛教经文里,常常提到对一位上师进行事前检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就和一个上师建立起一种心灵上的联系,等到这个没有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的缺点露出来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糟糕。不管怎么样,一旦我们立了誓或接受了灌顶,最好不要再胡思乱想。

有些人要是知道哪个喇嘛在哪里讲道,就会争先恐后
有些人要是知道哪个喇嘛在哪里讲道,就会争先恐后,对他毫无所知但是信心十足,完全不会想到要花时间去确认他是不是具备应有的条件,要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原来他也有缺点。

采取任何行动都要谨慎,尤其不要轻言信佛
采取任何行动都要谨慎,尤其不要轻言信佛。不要事先不经过思考,也没有半点认识,只凭着当下的一股冲动,之后才发现某某方法不适合你,或者是你根本办不到。

佛教中有很多形式的禅修,它们有的着重分析
佛教中有很多形式的禅修,它们有的着重分析,有的专注某特定主题,有的讲究无分别,入定;主题的话,可能是无常,可能是无我,是苦,是爱,是慈悲等等。如果要正确地学习禅修,就必须遵从一位有经验、值得信赖的上师的指导。

今天有很多人对心灵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佛教
今天有很多人对心灵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佛教,不过他们不会很好地去求证自己决定要走的这条路究竟是什么。首先,你们要确定所选择的和自己的天性还有志向能够相符。要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得到,做到了又有什么好处。要去研究它的基本教义,虽然你们在真正信佛之前,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佛教,但是你们可以对它主要的几个部分先做一个相当的了解,并且加以认真的思考。在这之后,如果你还是决定信佛教,那就太好了。所以说...

一般来说,我认为最好是跟父母信奉同样的宗教
一般来说,我认为最好是跟父母信奉同样的宗教。还有,如果信了一个宗教,又改信其他的,这样不好。

此外,佛教还有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叫皈依
此外,佛教还有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叫皈依。一旦持皈依了佛之后,我不确定我们还可以皈依耶稣基督,譬如说不会造成两难。我认为,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把耶稣基督看作是一个菩萨的化身。

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愈精进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愈精进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当我们深入了解到空性能为万物都是缘起时,就很难同时接受一个独立自存、永恒的造物主的概念。同样的,对那些相信宇宙是由一位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人,缘起就有问题了。信仰一个宗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它的底蕴,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这么说吧,作出选择。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去尊重别的道路,只是很难同时去实践它们而已。

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避免宗教上的彼此排斥
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避免宗教上的彼此排斥。一方面我们要对所有的宗教信仰产生尊敬之心。譬如说,我是个佛教徒,我同时非常敬重别的宗教,也可以去实践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同时信奉基督教和佛教,在某种程度上,这完全是可行的。

如果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就觉得信仰失去了目标
如果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就觉得信仰失去了目标,那就是因为这个信仰里面有贪恋的成分。我们把这个上师看成一个普通的众生,信赖他,就像我们信赖伴侣、配偶或亲人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死,就真的不见了,然后我们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我们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定不是正信。

除非根基稳固,不然虔诚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情感
除非根基稳固,不然虔诚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情感。有些佛教徒,无论是不是藏人,会非常相信某个精神上师。不过一旦这个上师死了,他们对他的信仰也突然消失。他们会认为一切都结束了,道场也因此关门。但是,从绝对的观点来看,不管这个上师的肉身在不在,应该不会有所不同。上师代表的是心的最高本质,他的慈悲无远弗届。那些能够体认上师有这样一面的人,就不太可能对他的人类形象感到依依不舍了;他知道,就算上师离开了他的躯...

在佛教中,我们把信的过程分为净信
在佛教中,我们把信的过程分为净信、欲乐信和决定断疑信三个阶段或层级。净信是指当我们读到某段经文,碰到某个超凡的众生,听到说起佛陀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爱慕之情。欲乐信里头则有一种竞争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认识、深入,变得跟我们所爱慕的对象一样。这两种信都不稳定,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知识之上。决定信断疑信立基于透彻的了解,知道我们所向往的是可行的。支持它的是理性。在佛经里头,佛陀要求弟子们对他所说的不要盲...

信心在任何宗教中都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
信心在任何宗教中都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它也必须基于一些真正的理由。二世纪时,印度伟大的哲学家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如果说佛教认为信为高级转世之困,而且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佛教就像其他的宗教一样,也饱含了一定数量的
佛教就像其他的宗教一样,也饱含了一定数量的,必须以形而上的方式去研习,由上师传授给弟子的法门;但是只有出家人能够透过亲身的实践,来对这些法做出完全奉献。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修行上,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谓胜利旗帜的旗手。藉着内心的平静和深刻的观想,他们达成了禅修经验和内在的实现,因此让理论性的认识有了生命。没有他们,那些知识就会一直让人觉得有点神秘或矫揉造作。对他们,我只有鼓励。

事实是这样的,佛陀教我们要谦卑
事实是这样的,佛陀教我们要谦卑,要为别人奉献牺牲,但是我们把这些当成耳边风。依我之见,像这种伪善的例子,就很值得报章杂志去揭发出来不得不这么做了。

我认识的一个喇嘛写信给我说,三十年来
我认识的一个喇嘛写信给我说,三十年来,在尼泊尔的西藏人盖了很多寺院,庙堂都很高大,佛像都很昂贵,但是同样在这个期间里,没有人去盖一间学校、一座医院。我很确定,如果换成是基督教的传都士,一定不会这么做。一些年轻的喇嘛,白天穿着袈裟,天黑了就换上西装领带,到一些上流社会的场合去,举手投足之间,好像自己是个大人物或有钱的生意人那样。我在想,佛陀会不会这么做呢?

我现在要来谈谈那些负有教导责任的神职人员
我现在要来谈谈那些负有教导责任的神职人员。宗喀巴说过,无论我们修的是哪一种法门,都不应只是想改变别人,自己却依然故我。譬如我们教人家说,生气不好,那么我们自己就不应该生气,不然人家不容易信你;如果我们自己劝人家要节欲和知足,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我们流亡政府里面,如果我们派一个比丘到哪个地方去工作
在我们流亡政府里面,如果我们派一个比丘到哪个地方去工作,他就可以马上出发;如果我们跟他说到哪个国家去,没有问题。同样的话拿去问一个生意人,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他也许会跟你说:我的店才开张,走不得,真是抱歉


共 1000 个站点,每页 30 个,
分页:1 [2] [3] [4] [5] next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2023-04-21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2023-04-21
主谓一致- 2023-04-21
倒装结构- 2023-04-21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2023-04-21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2023-04-21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2022-11-24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11-24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2022-05-24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2022-05-24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2022-05-24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2022-05-23
other, the oth...- 2022-05-23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05-19
最新收集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 2024-12-21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 2024-12-21
冬至黑,过年疏- 2024-12-21
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烙饼摊鸡...- 2024-12-21
冬至饺子香,团圆乐安康- 2024-12-21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2024-12-21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2024-12-21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 2024-12-2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 2024-12-21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 2024-12-2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 2024-12-21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 2024-12-21
冬至,是岁月的节点- 2024-12-21
冬至阳生,九九消寒- 2024-12-21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