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返回PC端
本站资源综合搜索:
国学学习
英语学习
日语学习
韩语学习
德语学习
法语学习
俄语学习
西班牙语
其它语言
出曜经 佛念 卷二十九
△沙门品第三十三比丘乞求,以得无积。天人所誉,生净无秽。
比丘乞求以得无积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遗馀计为财货。设有遗馀寻施与人不留遗长。如佛律禁所说,父母年迈老病著床。及同学比丘久抱重患不堪行来。听使乞索不问多少供养老病。是故说曰比丘乞食以得无积也。天人所誉生净无秽者,比丘执行少欲知足。到时乞求无所藏积。诸天卫护称叹其德。名闻四远靡不闻知。论此比丘生净无秽。所以诸天称叹其德者,持戒之人死必生天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说曰天人所誉生净无秽也。
比丘为慈,爱敬佛教,深入止观。灭行乃安。
比丘执意行四等心。慈悲喜护愍念一切爱敬三宝。信心不断深入分别止观所趣。在在乞求处处留化。所以除贪制意者,欲除世荣不贪利养。究尽生死灭诸恶行。度有至无乃谓永安。是故说曰比丘为慈爱敬佛教。深入止观灭行乃安也。
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
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者,彼苦行比丘灭诸想著。欲色色色无色色欲爱色爱无色爱。三界憍慢众邪颠倒泓然除尽。是故说曰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也。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者,苦行比丘不滞三界。解知内外悉无有主。计我之人撗来求福。虽得从愿後必堕落。在凡夫地不见吾我之人者,解知内外万物虚寂。孰者吾我吾我是谁。为人所系及得骂詈。悉虚悉寂都无所有。为人所骂音声来往。中间内外悉无所有。是故说曰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也。
当知是法,身之出要,如象御敌。比丘习行。
当知是法身之出要者,习行比丘得博采众要。择脩善德以补不及。如人欲所至必由其径求道窠窟必有其路。出要路者四谛真如是,是故说曰当知是法身之出要也。如象御敌比丘习行者,如彼暴象饮以醲酒奔逸向敌。虽被刀射至死不退要有所擒及还本营。所以然者畏上御者不畏外寇。习行比丘亦复如是,要从导师承受苦教。隐在心怀反覆思惟不失义迹。是故说曰如象御敌比丘习行也。
人不寿劫,内与心诤,护身念谛。比丘惟安。
夫脩学之人得四神足昼夜脩习。意欲住寿一劫。若过一劫随意所念则无有难。离诸缚著常与心诤不使流驰。断诸悕望去是非意与欲永别。亦复不见三界窠窟。然後乃应无亏损行。是故说曰人不寿劫内与心诤护身念谛比丘惟安。
念亲同朋友,正命无杂糅。施知应所施,亦令威仪具。比丘备众行,乃能尽苦际。
行人成就皆由朋友。功成德满称过四远。禀受之人日有其新。所行真正不著外部。所出惠施。施佛比丘僧与师及诸尊长。所以然者,斯等诸人皆有威仪。执诸礼节知苦之所由。是故说曰念亲同朋友正命无杂糅施知应所施亦令威仪具。比丘备众行乃能尽苦际。
手足莫妄犯,节言慎所行。常内乐定意,守行谓比丘。
世多有人凶暴为恶。手卷相加遂致伤害。内恣六情。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如斯之人虽得为道。不应法行进无脩道之法。退失贤圣之仪。如担死人种无所复中直。此比丘等亦复如是,能自专意所行随顺。坐禅定意六时行道不失本行。是故说曰:手足莫妄犯节言慎所行常内乐定意守行谓比丘也。
乐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费。
学人脩行分别诸法。见法得法深入观法。若坐若卧众神往来思惟安法。比丘依法乃得灭度。於诸圣道益而无费。日有增益终无减损。亦使正法久存於世。是故说曰:乐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费也。
当学入空,比丘静居,乐非人处。观察等法。
执行之人观此五阴。计为是常牢固不败。不能舍离兴於尘劳。然执行之人。分别五阴内外悉空。正使在于旷野之中树下冢间。思惟法本求於道果。先当习空乃应道真。昔诸道人室内坐禅空行。须菩提在外求索开门。内人应曰汝是谁乎。须菩提对曰:世人假名须菩提者也。人所乐者,弹琴鼓瑟作倡伎乐。此是人所乐。非人所乐者,禅定数息系意在一。非人所念。是故说曰当学入空比丘静居乐非人处观察等法也。
当制五阴,服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
初学之人观此五阴。皆当坏败无一可贪。分别诸持悉不牢固。意均平等颜色和悦。清净无瑕尽诸苦际。是故说曰当制五阴服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
如彼极峻山,不为风所动。比丘尽愚痴,所在不倾动。
犹若安明山不为四种风所倾动。尽痴比丘亦复如是,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所动。是故说曰:如彼极峻山不为风所动。比丘尽愚痴所在不倾动也。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爱。
乃为比丘。
名色六入行者之所弃。我所非我所都无所有。不近於危崄之法。法有种种。或有真实或有危崄。所谓真正者诸度无极。所谓危崄者世俗常则。比丘具足此者乃谓应真。是故说曰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爱乃为比丘。
比丘非别,慢诞无戒,舍贪思道。乃应比丘。息心非别,放逸无信,能灭众苦。为上沙门。
尔时世尊,到时持钵整顿衣服。径向乞求婆罗堕者婆罗门所。尔时梵志遥见世尊,梵志自叹说曰:我亦乞士君亦乞士。二乞士中何者为胜。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比丘非别,慢诞无戒,舍贪思道。乃应比丘。息心非别,放逸无信,能灭众苦。为上沙门。
尔时梵志闻斯偈已,即以所有财货施於世尊,尔时如来寻不受之语梵志曰:我今所说非歌颂所赞。何缘取汝所施之物。梵志白佛。不审今者以此所施为付何人。世尊告曰:汝今持此所施持著净处。若著无草之地。若著清净水中。尔时梵志受如来教。即以所施写著水中。是时水中自然涌出。作若干种声。渐渐於中出大光明。梵志见已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如来即说真如四谛。寻於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比丘得慈定,承受诸佛教。极得灭尽迹,无亲慎莫睹。
比丘得慈所在解脱。分别万行无事不达。设复有人见众生之类。步兵象兵马兵车兵共相斗讼。入慈之人愍彼不及。拔济众生至无为岸,犹如平称平等无二。於如来所得四坚固之心不可倾动,犹如最胜长者及以比丘睹佛无厌足。正使化佛在其前者,亦不能使心有所倾动。行人得灭尽之迹无复众恼。知可近知近可从知从如是,行踪迹灭行则为本。略说其要如是,结使本为火之所烧如是,渐以次断诸结使源如是,颇有梵志无乃至於泥洹。
心喜极欢悦,如以爱念者,比丘多熙怡,尽空无根源。
彼修行之人。欢喜踊跃无有懈怠。闻喜不以为欢。闻恶不以为慼。比丘入定无有错乱。恒自思念从无数劫以来。修行众德不失行本。究尽空源无边无崖。是故说曰:心喜极欢悦加以爱念者,比丘多熙怡尽空无根源。
息身而息意,摄口亦其善。舍世谓比丘,渡渊无有碍。
彼修行人执持威仪不失其则。护口四过无所违失。不使其心有所流驰。所说言教无有粗犷。先笑後言適可人情。舍世谓比丘。何者为比丘。所谓比丘者,离色声香味细滑法。去淫怒痴。是故说曰息身而息意摄口亦其善舍世谓比丘。渡渊无有碍也。
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夫人学问。先从诵四阿含三藏具足。然後乃名称为禅定。此是世俗之智。无智不禅者,无漏慧观必有所至无有罣碍。设有二事具足者,便近於泥洹。是故说曰: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禅无放逸,莫为欲乱,无吞洋铜。自恼燋形。
如彼脩行之人摄身口意。少欲知足不大殷勤。虽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趣自支形不慕世荣。威仪礼节不失其度。床卧坐具恒知止足。莫受後世洋铜灌口。是故说曰:禅无放逸莫为欲乱无吞洋铜自恼燋形。
能自护身口,护意无有恶。後获禁戒法,故号为比丘。
夫人习行。身不行恶。口不骂詈。意不妒嫉。具此三者乃为比丘。是故说曰:能自护身口护意无有恶後获禁戒法。故号为比丘也。诸有修善法,七觉意为本。
此名为妙法,故曰定比丘。
如彼行人善脩其法。先得无漏尽苦之源。便得七觉意华。渐至无为得近泥洹。是故说曰:诸有脩善法。七觉意为本。此名为妙法故曰定比丘也。如今现所说,自知苦尽源。
此名为善本,是无漏比丘。
於现法中而自观了。求其巧便尽於苦际。所谓尽苦际者灭尽泥洹。是故诸根具足成就无漏行。所行如意无所违失。是故说曰:如今现所说自知尽苦源此名为善法是无漏比丘也。
不以持戒力,及以多闻义。正使得定慧,不著於文饰。比丘有所持,尽於无漏行。
夫人习行不但精进忍辱。一心智慧求於解脱。亦复不以多闻解慧。知内外法至於无为。要得世俗定意。然後至於妙际。或在山野空闲之处。与善知识相遇。说其正径不说邪路。比丘当知此行习无漏法。所以尽苦际者,皆是漏尽罗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犹尚涉诸苦恼。是故说曰:不以持戒力及以多闻义正使得定意不著於文饰比丘有所持尽於无漏行也。
当观正觉乐,勿近於凡夫。观此现世事,分别於五阴。
如彼学人观正觉乐。以自娱乐不近於凡夫。所以然者,非彼境界所有。观此世事者,知众生之类生者灭者进退所趣。知苦所由分别五阴成败所趣。是故说曰:当观正觉乐勿近於凡夫。观此现世事分别於五阴。
为之为之,必强自制,舍家而解。意犹复染,行懈缓者,劳意弗除。非净梵行,焉致大宝。
执行之人兴诸想著起结使本。或有分别计有今世後世之累。於苦而不自免。比丘莫著。此自谓清净之行。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出要之法。我不说此人应得度也。所以然者,不离缚著之所致。比丘当知非有而言有此习邪见非真谛法。何以故?皆由五阴身本而兴此病。以有此病复生恶行。由此诸病不得尽苦际。比丘当知究尽其源。解知无常为变易法。
夫学之人观此法者,无坚无牢为无有要。解知无身则知生死。不以为死魔之所沮坏。以得胜彼更不造有。尽一切之有。此名苦际更无有上。心得永休息,比丘摄意行。
以尽老病死,便脱魔缚著。
如彼行人。永尽诸结意所染著不复造行。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不复在怀。自知罪毕更不受胎。永离魔界亦不与欲尘相应。是故说曰:心得永休息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便脱魔缚著。
心以得永寂,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有者生死之累。所以沈漂周旋五道者,皆由意惑不尽其源故。是故说曰:心以得永寂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行人执意多有所济。常求方便以自济渡。
以断於爱根,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爱之为病多所危害。欲界爱者其事有二。一者食爱。二者欲爱。色界无色界禅味爱。是故说曰:以断於爱根。无有结使心,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所谓结使者,众行之本漏诸秽浊。是故说曰:无有结使心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不以断有根,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以度生死。更不受有。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以脱於魔界。永离於魔界更不处於欲界。以脱永脱更不受有。
以胜丛林刺,及除骂詈者,犹如凭泰山,比丘不受苦。
以胜丛林刺者,此名为色声香味细滑法。更复有者何者为林刺。所谓林刺者,淫怒痴病最为根本。唯有诸佛世尊乃能除耳。设彼骂我解知无形。内自思惟身为苦器内外无主。分别此身何可贪乐。一病以发四百四病同时俱作。此名身之内患。所谓外患者,荆棘丛林诽谤之名毁形污辱。或被挝打。如斯之类从外而至。或被蚖蛇毒害百足之虫。此皆外事来逼其身。犹若泰山不用幻咒奇术之法所可移动。是以比丘欲得离众苦之本。唯有真如四谛。彼比丘不知苦乐。所谓不知苦乐者,苦至不以为酸楚。乐到不以欢娱。是故说曰:以胜丛林刺及除骂詈者犹如凭泰山比丘不受苦。
不念今後世,观世如幻梦。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犹若明行人。意知今世後世变易不停。是故说曰:不念今後世观世如幻梦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能断爱根本,尽竭欲深泉。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所以说此喻者,欲使行人知其深浅。料量正行皆顺於法。尔时世尊训以道德。恐後众生不别爱本。是故演说知其出源是故说曰:能断爱根本尽竭欲深泉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略说其要欲怒痴憍慢亦复如是,著欲者说其欲。著瞋者说其瞋。著騃者说其騃。
能断於五欲,断於欲根本。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犹如有人身被五系。愁忧苦恼无复情意。後得蒙赦得免危厄。是以如来为喻。欲使後生审知明白是故说曰:能断於五欲断於欲根本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能断於五结,拔於爱欲刺。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所谓五结者,贪欲结瞋恚结睡眠结调戏结疑结。覆盖人心使不睹慧明。使人盲冥不睹光明。灭於智慧永断诸趣。不得至於泥洹。是故说曰:能断於五结拔於爱欲刺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拔於爱欲刺者,刺有三义。欲刺恚刺无明刺。尽断无馀更不复生。无起灭法见断五盖。是故说曰:拔於爱欲刺也。
诸有无家业,又断不善根。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彼修行人执苦来久。脩菩萨德终日不舍。舍家出学不贪世荣。是故说曰:诸有无家业又断不善根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诸不有热恼,又断不善根。
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所谓热恼者,一者欲热恼。二者瞋恚热恼。三者愚痴热恼。三热恼中恚最为上。火所焚烧从欲界乃至初禅地。三毒炽火烧欲界至无色界。能灭此三毒界者,乃为第一无为之乐。是故说曰:诸不有热恼又断不善根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断欲不遗馀,如拔不牢固。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人之著欲无不丧命。所以然者,皆由意断心惑之所致。是以圣人先制淫欲。是故说曰:断欲不遗馀如拔不牢固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略说其要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亦复如是,
爱生而流溢,犹蛇含毒药。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人随爱意不自禁制。渐从欲界乃至三有。流转五趣不离四生。所以论比丘胜彼此者,彼者六尘此者六情。比丘能灭彼此者,如蛇脱故皮。诸有断想观,内不造其心。
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
观有三观。欲观恚观无明观。能灭此者乃谓为道士。是故说曰:诸有断想观内不造其心比丘胜彼此如蛇脱故皮。持戒谓比丘,有空乃行禅。
行者究其源,无为最为乐。
比丘执行以威仪为本。戒以检形服以法衣。所行法则不违先圣。有空定意然後名为禅不舍假号。如彼行人受则信解分别其义。求於无为快乐之处。无有饥寒苦恼之患。是故说曰:持戒谓比丘有空乃行禅行者究其源无为最为乐也。
比丘忧忍忧,分别床卧具。当念无放逸,断有爱无馀。
比丘修行处。乐不以为欢。遭难不以为苦。利衰毁誉无增减心。在闲静处一意端坐心不流驰。断诸结使念无想著。是故说曰:比丘忧忍忧分别床卧具当念无放逸断有爱无馀也。
出曜经梵志品第三十四。所谓梵志,不但倮形,居崄卧棘。名为梵志。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听诸弟子皆悉倮形不著衣服。世尊告曰:咄。愚所戾不应法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人怀惭愧。便有尊卑高下。知有父母兄弟。何为复说倮形行世。尔时复有一异比丘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听诸道人各留头发。佛告比丘。咄。愚所戾不应法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复有异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前白世尊言:唯然世尊,听诸道人皆白灰涂身。复有异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听诸道人服气不食。复有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听诸道人倮形露地卧。世尊告曰:咄。愚所戾。复有异比丘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听诸道人在浴池沐浴清净。佛告比丘。不以此法得至于道。
弃身无猗,不诵异言,两行以除。是谓梵志。
昔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度五比丘未经数日。尔时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名曰夜输。种姓豪族饶财多宝。颜貌端正世之无双。一日之中得非常观。自观家里男女之属。斯如死身无一可念。视己形体冢间无异。即从坐起并作是说。惑愚至深不别幻化。尔时长者即自舍家逃走出城。脱琉璃履屣价直一万。即渡江水奔趣世尊,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寻白佛言:世事多故变易非一。万物幻化不可恃怙。我今自归欲求无为安乐之处。佛告长者,善哉善哉。族姓子贤圣法中甚大宽弘。正是汝身之所愿乐。尔时长者闻如来教。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尔。时长者闻斯法已,即於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彼以见法得法成就诸法。即从坐起重自归命。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天中天。听在道次出家学道。佛告长者,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自然法服。重闻说法得罗汉道。尔时长者家中父母兄弟男女。仪从严驾象马追迹。求觅夜输长者,到江水侧见琉璃履父自思惟。我子将渡江水必然不疑。所以知其然今脱此琉璃履价直亿万。吾今渡江所在求觅。即渡江水遥见世尊光相炳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颇见夜输童子游此过乎。佛以神足隐彼夜输比丘使父不见。佛告长者,汝今求子不如自求。汝但速坐吾与汝说法。长者寻坐佛为说法。即於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世尊即舍三昧使父见子。父告子曰:汝速还家。汝母愁苦恐汝不还。佛告长者,止止长者,勿作斯语。云何长者,如有修行之人。本在学地爱欲未尽。後得无学离於学地。欲使无学之人习於学法。於长者意云何为可尔乎。长者对曰:不也世尊佛告长者,汝子今日以得无著住无学地。长者当知以得无著。焉得还家习於五欲。长者闻之欢喜踊跃。即起礼子五体投地。自归真人永无所著。尔时世尊即与长者而说斯偈。
弃身无猗,不诵异言,两行以除。是谓梵志,今世行净,後世无秽。无习无舍,是谓梵志。
人执邪见至死不改。计常之人不与断灭见相应。断灭见不与计常见相应。能舍此见不著三世。是故说曰:今世行净後世无秽无习无舍是谓梵志。若猗与爱,心无所著,已舍已正。
是灭终苦。
初习行之人虽在学次。未能分别思惟道果。一一明了不失其绪。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是故说曰:若猗与爱心无所著已舍已正是灭终苦。诸有无所猗,恒习於正见。
常念尽有漏,是谓为梵志。
犹如大象从寸孔出。欲得出城门不容象。众人见之各各惊愕。谓彼象曰:汝今出於寸孔往来无难。然欲出城反更不受。是以圣人借以为喻。众生之类虽得出家。脩习道法不能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是故说曰:诸有无所猗恒习於正见常念尽有漏是谓为梵志。
愚者受猥发,并及床卧具。内怀贪浊意,文饰外何求。
愚者不自觉长养其发。所以剃发者剃其结使。非但剃发。愚人执迷长养其发以为文饰。过去恒沙诸佛之法。各各相授。剃除须发法服齐整。自古有之非適今日。今日愚人贪著卧具。然我法中制以三衣不畜遗馀。树下冢间以此为常。广说如其本。内怀邪见兴贪浊意。外自文饰谓为无瑕。舍迷就道其法不惑。是故说曰:愚者受猥发并及床卧具内怀贪浊意文饰外何求也。
被服弊恶,躬承法行,闲居思惟。是谓梵志。
脩行之人被服粗恶不著文饰。思惟法行无所贪求。节言省语不斗乱彼此。是故说曰:被服弊恶躬承法行闲居思惟是谓梵志。见痴往来,堕堑受苦,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唯灭不起,是谓梵志。
夫人执痴意不开悟。亦复不能越次取证。恒在嫌疑不净之地。此则非净行之人。断诸有漏永尽无馀。是谓梵志。是故说曰:见痴往来堕堑受苦欲单渡岸不好他语唯灭不起是谓梵志。
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以尽。是谓梵志。
若使以水沐浴其身。得至於道者水性之类。皆称於道但非沐浴而至於道。分别诸法审谛其义。清净无瑕众结智行永尽无馀。是故说曰: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以尽是谓梵志。
不以水清净,多有人沐浴。能除弊恶法,是谓为梵志。
夫人沐浴不能去腹里垢。尽除恶法更亦不造。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以水清净多有人沐浴能除弊恶法是谓为梵志。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
谓能灭众恶,是则为道人。
所谓沙门者,未必剃除须发。内有正行应於律法乃应为沙门。夫为梵志终日称吉得生梵天者见人尽当生於彼处。但彼称吉生於梵天。谓能灭众恶修清净行。是故说曰: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谓能灭众恶是则为道人。
彼以无二,清净无瑕,诸欲结解。是谓梵志。
尽舍一切弊恶之法。出入行来周旋之处。言不及杀不害一切无所伤损。清净无瑕永无诸缚。是故说曰:彼以无二清净无瑕诸欲结解是谓梵志。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梵志之行去诸恶法。内外清彻众秽永尽。不怀悕望贡高於人。意定不移觉寤一切诸法之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更不复受有。脩清净行无所遗失。是故说曰: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人无幻惑意,无慢无愚惑。无贪无我想,是谓为梵志。
人之在世不怀幻惑。梵志自谓言:百劫一过大海之中。自然有幻惑食啖天下人。去诸憍慢不兴著想。如来至真等正觉。离世八法不染於世。亦名为比丘亦名为沙门亦名佛。是故说曰:人无幻惑意无慢无愚惑无贪无我想是谓为梵志。
我不说梵志,讬父母生者,彼多众瑕秽,灭则为梵志。
所谓梵志从父母生多诸瑕秽。或复出家离诸世俗。脩清净行无选择施平等无二不杂想施。或复施时求作国王生天。此名杂想之施。无杂想施者,尽为一切不自为己。是故说曰:我不说梵志讬父母生者彼多众瑕秽灭则为梵志。
身口与意,净无过失,能摄三行。是谓梵志。
出言柔和初无骂詈。分别义趣如掌观珠。音响清净听者乐受多所成就。净无过失不触尧人。是故说曰:身口与意净无过失能摄三行是谓梵志。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
是谓梵志。
击人得击骂人得骂。皆由不忍致此患害。夫能忍者战中为上。忍为良药能愈众病。若有骂者默然不对。是故说曰: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谓梵志。
资源编号:ZY1537186;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
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做有序的自己,等待万物的更新
上 一 条:
出曜经 佛念 卷三十
下 一 条:
出曜经 佛念 卷二十八
其它收录:
用爱心和智慧培育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
贺铸 横塘路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
和宋师出示所送李大著诗
咏史上·汲黯
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分开了就不要在联系因为我伤不起
新年开启,精彩继续
母亲的呵护遮风雪雨霜,母亲的牵挂胜温暖阳光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79.145.204.*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80.118.32.*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
30.219.236.*美国 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防部网络信息中心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107.78.59.*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玛瑞娜戴尔瑞市IANA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good!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2023-04-21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2023-04-21
主谓一致-
2023-04-21
倒装结构-
2023-04-21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2023-04-21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2023-04-21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2022-11-24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11-24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2022-05-24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2022-05-24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2022-05-24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2022-05-23
other, the oth...-
2022-05-23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2022-05-19
最新收集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分道扬镳都很...-
2024-12-28
温柔是理性的本质,理性是极致...-
2024-12-28
与其自寻烦恼,不如看淡一切-
2024-12-28
心宽则百事皆欢,烦恼自然消散-
2024-12-28
勇敢的尝试,胜过无尽的等待-
2024-12-28
空想千百遍,不如尝试一遍-
2024-12-28
面对困境时,更要心静如水-
2024-12-28
活得通透,是懂得在困境中深思-
2024-12-28
你每一步的前行,都是为了不辜...-
2024-12-28
沉淀与领悟才是活得通透的关键-
2024-12-28
追寻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纷扰...-
2024-12-28
这短暂人生,终将逝去-
2024-12-28
通透之心,领悟世间万物之美-
2024-12-28
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其抱怨-
2024-12-28
Copyright (c) 2025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034号